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一篇文章揭秘阿西土陶的 *** 工艺……

简介作为藏族文化的象征,黑陶制品在藏族聚居地被广泛地使用。在金沙江、澜沧江流域,考古学家曾发现2000多年前的黑陶器皿。2000多年...

作为藏族文化的象征 ,黑陶制品在藏族聚居地被广泛地使用 。在金沙江 、澜沧江流域,考古学家曾发现2000多年前的黑陶器皿。2000多年来,藏族的民间艺人孜孜不倦地用双手传承着悠远的黑陶文化。

众所皆知 ,无论是从事手工艺生产,还是进行机器批量生产,生产原料的供给是生产加工的基本条件 。藏族烧制黑陶的历史悠久 ,自古至今未曾中断黑陶手工艺的延续传习,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当地拥有烧制黑陶所需的足够数量泥土。泥土是制陶的主要原料。藏族群众大多生活在高山峡谷,土陶原料的开采十分艰苦 ,很多都是在极为险峻的半山腰 。藏族土陶的原料是含有石质和土质的一种黏土 ,颜色呈灰白、土黄、红 、赭石、褐黑等,耐火度在1000℃左右,可塑性和黏性较好。

在甘孜州稻城县阿西村 ,制陶的泥土主要来自阿西村山上挖的土,这种黏性相当好的土是当地的特产。它主要包括白黏土和红黏土两种 。红色黏土土质细腻,黏性和可塑性好 ,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和氧化铝,从专业角度来说可是上好的陶土 。灰白土是一种粉状土,它属于碳酸盐类 ,是经过了数万年的风化形成的石粉,灰白土用来制陶可以降低泥土的黏性,还可以防止陶坯在干燥时干裂变形。采集的原料用木槌敲成小的块状晾晒 ,高原日照强,一般1~2天即可晒透。再用木槌在石舂或石槽中敲打成粉状,经过几次过筛 ,最后得到的原料细若面粉 。用时只需和水反复搓揉均匀即可。有的地区总结出经验 ,为了使泥土黏性和可塑性更强,会提前一天把泥料加水揉好,用塑料布包扎待用。

*** 黑陶的原料选择是保证其质量的重要环节 ,不同种类的藏式黑陶其前期工艺 *** 都较为接近 。每年二月份做陶的师傅都需要用半个月的时间到本村四周邻近的山体采土,以供全年使用。一种是地表之下约30~50厘米深的暗红色黏土,一种是白色沙土 ,一种是浅黄色风化沙层,主要陶土为暗红色黏土。取来的泥土反复筛选并敲碎至1厘米见方左右,并晾晒2至3天 。再把这3种土按照暗红色黏土80% ,白色沙土10%,浅黄色风化沙层10%的比例混合搅拌。以前泥土用木杵舂,用细筛子筛 ,现在使用机械加工至细土状态。然后加入清水沤泥,用手慢慢搅拌,把泥土揉合成团状 ,揉好的陶泥手感绵软柔和、细腻光滑 ,接着采用人工用手捏 、拍、压、锤 、打 、揉泥,使揉合的泥不断“成熟”,让其黏合性更高 ,最后分成块状装入塑料罐或者塑料袋,捂好、发酵,至少1天 ,一个星期较好,捂的时间越久越好,相对密封放置阴凉处保湿 ,随用随取 。

藏区各地制陶点陶土均取自本村附近,一般最远在10公里左右。所用陶土为具有一定可塑性的黏土,其颜色有黄、红 、蓝、白、黑等几种。各地原料的产量和质量有差别 。各地取原料时在取土现场对较大的块状原料进行粉碎 、粗筛一遍 ,用毛驴、马车、手扶拖拉机等运回自家院内 。再进行粉碎,细筛一两遍,把最细粉留作口沿等细部件用料。

发表评论